索姆河绞肉机
一战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因为15公里的战场上死了几百万人,所以被后人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但是,还有一场战斗比它伤亡更多,它的绰号叫人间地狱,那就是索姆河战役,也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的伤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战斗也是二战。
索姆河
1916年2月21日,德国和法国军队在凡尔登开火。为了让法国在这里流尽最后一滴血,德国投入了大量兵力,法国在战场上处于劣势。法国急于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向索姆河上的德军发起进攻,以获取土地。德国人声称在这里建立了最坚固的阵地。正常情况下,对于这块硬骨头,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我们会攻击德军最薄弱的地方,而对于这种硬骨头,我们大多会采取包围而不是战斗的原则。具体例子,参考长春解放。但是英法联军一定要发扬侠义精神,攻德军最硬的地方。况且,如果能成功突破德军防线,战争将进入运动战阶段,同时也将缓解凡尔登的压力。于是,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打响。这场战役是由英法联军发起的。原计划是以法军为主力,但法军大部分被局限在凡尔登,处于劣势,更不可能调动主力。进攻的主力不得不由英军承担,指挥是法国的福柯将军。英法联军的原计划是在这次大进攻中投入39个师。随着战事升级,对岸德军增至86人,于是修筑了三个阵地、多层铁丝网的坚固工事。
1916年6月24日,英法联军开始轰炸德军征地。这次轰炸持续了七天。第一次,德军被炸得面目全非,地面防御工事全破。在总攻前夕,英法联军甚至爬出战壕观看德军阵地上炮火闪烁,对明天的进攻充满信心。他们坚信在这样的轰炸下,事实并非如此。德军防线有地下工事,他们都安全地躲在那里。7月1日早晨,炮弹爆炸的轰鸣声停止了,硝烟散去,德军阵地一片寂静。英军从索姆河以北发起进攻,法军同时从索姆河以南发起进攻。进攻开始得非常顺利,主攻方向的法军和英军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第一名。就在这时,英军左翼遇到了德军。不同于其他进攻方向,他们踢下了铁板。英国军队一直以一个紧密排列的队伍行进,人员分布相当集中。再加上每个士兵都负重前行,前进的步伐自然非常缓慢。这是当时常见的步兵-人群战术。正常情况下,用这种战术自然没什么。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德军的秘密武器——马克沁机枪。
战争的转折点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连续自动射击的武器,射速超过每分钟600发。在此之前,之前的战争都是非自动仪器,需要手动换,一台需要换。这种器械极大地限制了战争的血腥程度,而马克沁的出现使战争的血腥程度一下子丰满起来。英军的人海战术正好让马克沁使出浑身解数,德军阵地前的空地一瞬间变成了修罗场。无数英军在马克沁的扫射下倒下了。战斗第一天,6万英军死在扫射之下,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收割英法联军的生命,因此得名——寡妇制造者。1916年7月1日也成为“英军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后,英法联军突破了德军的第二个阵地,甚至德军的一些防御阵地也被法军成功攻占。然而之后,法军很难再向前推进了。德军不断调集兵力加固现有工事,双方开始僵持不下,战斗迟迟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当然不想拖了。7月中下旬,他们再次发起进攻,甚至一度突破第三阵地。德方也不断加强兵力。英法联军原有的兵力优势开始下降,盟军内部的决策开始出现分歧。英法双方在作战原则和方法上也各持己见。没有明确的操作原则,领导层处于两端。没有人能站出来指挥战斗,自然不可能发动任何有利的进攻。9月初,英法联军终于达成协议,再次进攻德军。9月3日,共有1900门火炮瞄准德军阵地,无数炮弹呼啸着洗礼着面目全非的阵地。此外,他们还出动大量飞机疯狂攻击残存的工事。狂轰滥炸之后,双方的战斗空前激烈。地上躺着无数尸体,连泥土都被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就我所见,几乎没有平坦的地面,都布满了火炮弹坑。双方在争夺阵地,一些重要的阵地会一再易手,而马克沁仍然是德军的主力,稳步收割敌人的生命。
新武器第二次亮相
在这次战斗中,英军被敌人的新式武器打垮了。在付出惨重伤亡后,英国人也决定将新式武器投入战场。9月15日,轰炸如期而至,德军麻木地躲在地堡里。轰炸结束后,他们熟练地爬出掩体,架起马克沁,准备迎接敌人的步兵冲锋。但这一次,步兵没有冲锋,十几个钢铁怪物出现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他们来到了德军阵地。直到那时,德国人才看清了这个怪物的样子。他的样子很奇怪。全程用装甲钢板覆盖。德国人迅速架起马二琴,开始射击,但子弹只在上面留下一点痕迹。他继续,完全无视这些攻击,压倒阵地前方的铁丝网,碾压残存的工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疯狂开火。这一次,狂乱的收割变成了德国人,受惊的德国人没有蛇胆抵抗。坦克在陆战中的威力是巨大的。在坦克的加持下,英军在五个小时内推进到四到五公里。这个速度和平时惨烈的拉锯战相比,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英军虽然有坦克,但未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秋天过后,索姆河开始下雨,道路泥泞不堪。雾经常弥漫在阵地上,使战斗变得困难。到了11月中旬,天气更加恶劣,双方战斗到底。索姆河战役终于落下帷幕。
从6月24日到11月18日,历时100多天,伤亡却高达130多万,其中英军45万,法军34万多,德军近54万。苏荷战役是一战中最大的战役,也是最惨烈的阵地战。这场战斗的血腥程度被马克沁直接填满,人海战术的时代在这里宣告结束。也是战场上新武器的加入导致了如此大规模的伤亡。英法联军虽然未能突破德军防线,但也对凡尔登的德军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战局主导权逐渐从德国转移到盟军手中。
战地国王马克沁
这场天罚之战是一场巨大的呐喊。比起讨论这场战争的最终胜败,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场战役中的新秀——马克沁。
索霍之战是马克沁的首秀,使其在一战中声名大噪,成为步兵的噩梦。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大的武器,可以通过“超越射击”轻易收割当地战壕和掩体后步兵的生命。一名战后幸存的老兵回忆说,他身旁的一名英军士兵被射中肩胛骨,然后从手腕出拳。人们在雨点般的逃离,但是没有用。当时,马克沁是历史上第一件自动武器。它的口径约为11.43毫米,总重量为27.2公斤。它采用短后座自动模式,并采用了冷却系统。最初的供弹模式是333发,用6.4米长的帆布包供弹。理论射速是每分钟600发。清朝重臣李鸿章第一次见到马克沁时,只问了一个问题:是每分钟。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他知道,按照当时大清国的财政,他养不起这个烧钱的家伙。
马克沁的投篮系统是可以调节的,分为单发和连发,连发的命中率也是可以调节的。慢速拍摄时,可以控制在每分钟100发。当时的射击整体结构非常复杂,其水冷管极其笨重,冷却效果不佳,以至于很多射手在射击结束后选择小便降温。与同时期的其他平行武器相比,马克沁是真正的自动化,也正是因为其复杂的机械结构,才实现了全程自动化。理论上,射手只需要完成瞄准、扣动扳机、装弹三个环节。马克沁几乎可以同时通过机身内部的一些机制实现解锁动作。几乎与此同时,整个机身后退,一些设计好的部件向机身传递部分能量,从而完成抽壳和抛壳动作,从而带动供弹机构压缩附近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如果第二发炮弹被锁定,再次发射,每分钟600发的射速,每秒钟要重复十多次。而同期手动武器的最高射速只有每分钟六到八发。它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马克沁的出现让一字排开的冲锋营看起来就像是地里的韭菜,而此时的马克沁也有了第一个“死亡镰刀”的称号。
在索姆河战役中,除了高射速,马克沁真正帮助德军创造这一战役奇迹的制胜因素是“超越射击”。什么是超越拍摄?在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中,德国人发明了这种可怕的战术。他们在前沿观察员的指导下,利用地图和不断测量的观测数据,指挥对空直接射击。子弹呈椭圆形散开,在四公里的距离内威力巨大。据当时的士兵说,即使他们卧倒或进入掩体,子弹仍然可以射穿。这种战术被称为超越射击法,射击效果往往优于火炮射击。超验射法类似于古代弓箭的抛射。它将把马克沁的出口抬高一英尺。注意是一英尺,不是一英寸。它是以大仰角拍摄的,以30-45度的角度投射到敌方阵地。弹丸的弹道是一条大抛物线,最远能射到四公里外。子弹实际上是在终点线从天而降,就像下雨一样。落下的子弹可以杀死战壕里的人,从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科技的进步,今天的武器水平相比过去的一战二战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两个时期的武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如今,智能军事武器无处不在,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马克沁,这位昔日的王者,在如今的新式武器面前自然不值一提。但历史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是否被后世超越,而在于是否是过去时代条件下的无敌王者,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巅峰,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时尚。可以说,马克沁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打开了当时战争的新局面,索姆河战役也因此成为了后人永生难忘的战役,对后来的世界军事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