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制造机~马克沁

2023-03-07 09:22:18 宇鹤科技

提到马克沁机枪,大家会想到什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为您介绍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机枪问世之前,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是什么样的?那是所有军官都相信精神和勇气的时代。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之前,欧洲大陆国家的军官都是来自地主阶级或者贵族阶级,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争方式的改变。大多数军官的思想还停留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欧洲三十年争期间创造的步兵术概念上。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步枪和大炮只是射程更远,威力比以前的步枪和大炮更大。真正赢得争的因素仍然是步兵刺刀的接近和骑兵的立即冲锋。

欧美军官忽视了机枪的巨大威力,认为机枪根本改变不了争模式。在第一次世界大中,欧洲军队仍然坚持发起密集步兵冲锋的传统。在索姆河役中,英军在贵族军官的带领下,对德军发起步兵冲锋,一天之内阵亡6万人,整个役英法联军61.5万人。在机枪面前,欧洲的骑兵冲锋也变成了单边屠杀。第一次蒙斯役,英军第9枪骑兵和第18轻骑兵就被刚刚试图侧身冲锋的德军机枪全歼。传统术在机枪面前不值一提。可以说,机枪改变了人类的争模式。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1


从机枪的出现到马克沁机枪

最早的机枪可以追溯到风琴枪,这是一种枪管在手推车上成排排列的武器。它的名字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并排排列的桶很像教堂里的风琴。其实风琴枪是多个前装炮的集合,他的弹药还是要从枪口装的。机关枪的枪口太多,一个一个装太费时间,也很笨重。在瞬息万变的场上基本不会被运送到急需的地方,所以用处不大。本质上,机关炮只是增加了发射的弹药量,但不能连续发射。但由于争需要强大的火力,需要连续射击和弹药击发。

1663年,英国人帕尔默描述了利用后坐力和沿装弹管逸出气体的可能性。这是机枪的基本原理,可惜以17世纪的枪械研发技术根本无法实现。1718年,英国人詹姆斯·帕尔克发明了单筒手枪并申请了专利,可惜没有引起重视。1834年,丹麦发明家罗布尼茨发明了全尺寸机枪,最大射速为每分钟80发,但由于过于笨重而被放弃。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机枪也在不断改进。1851年,一位比利时工程师发明了机枪,由蒙蒂尼的工厂监制,命名为蒙蒂尼机枪。但这种机枪有很多缺点,不够完美,所以在普法争中使用过,后来废弃了。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2


1861年,美国医生理查德·乔丹·加特林想要研制一种新的机枪,于是他制造了加特林机枪,这是第一种被军队广泛使用的机枪。加特林机枪由6至10个枪管组成,通过手摇曲柄将枪管变成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依次旋转枪管,完成射击、抛壳、装弹、锁紧、再击发。这使得加特林机枪的开火速度惊人。刚开发出来的时候,每分钟能发射200发子弹。之后改良到每分钟1200发的地步。但是加特林太重,不好用,自动化之前就已经淘汰了。

真正让机枪登峰造极的是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发明的马克沁重机枪。他出身贫寒,曾在美国开公司但被爱迪生排挤。无奈之下,马克沁来到欧洲寻求发展。在调查了欧洲人喜欢武器之后,马克沁致力于武器设计。1883年,马克沁成功设计并完成了一套自动武器机构,利用火药和气体能量自动循环,实现自动射击。为了解决弹药供应问题,马克沁发明了帆布弹药供应链。为了解决连拍造成的枪管温度过高的问题,马克沁在枪管周围放了一个装满水的水冷冷却筒。


1884年,马克西姆重机枪问世,射速每分钟600发。它只需要一个人来操作。于是,马克西姆重机枪开始陆续被陆军装备。一后展现了机枪的巨大威力,世界各国纷纷购买。马克西姆重机枪的出现标志着骑兵的终结,也使得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人海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只有工业化强国才能立足于世界。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3


机关枪在争中威力

机枪刚出现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机枪会改革和促进现有的争模式。欧美国家的作方式都来源于后膛炮时代的列队作模式,主要是因为士兵使用的步枪一直是后膛炮。从火绳枪到燧发枪,除了改进步枪的点火方式,还增加了膛线,使步枪的射击精度更高,射击距离更远。这主要是为了增强后膛炮的威力,并不是一种技术创新。直到1866年的普奥争,后膛炮时代才结束。普鲁士士兵装备有后膛装射手枪。这种步枪的技术优势使普鲁士能够横扫奥地利军队,完成争的胜利。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4


奥地利争并没有大幅度改善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世界争模式。步兵仍然实行列队术。直到美国内爆发,阵容步兵被步枪碾压成碎片,使得欧美国家开始改变术。然而,步兵冲锋仍被视为勇气的象征。勇敢的冲锋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这是高尚军官的精神荣耀。所以集体冲锋还是代表了所谓军队的精神价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05年日俄争中旅顺攻防期间日军的“肉弹术”。日本将军乃木希典试图向俄罗斯军队展示日本军队的勇敢,然后摧毁其士气。他在203高地发起了自杀式袭击。结果一周内有近3万日军伤亡。当时俄军的武器中就有机枪。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5


然而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彻底摧毁了军官的身份价值体系,其破坏力在殖民征服争中首次暴露。

在1893年爆发的罗得西亚殖民争中,英国罗得西亚殖民警察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族士兵的猛烈进攻,造成3000多人死亡。祖鲁族人曾经用肉搏杀过1600多名英军。论勇敢的英军,可能不如祖鲁族人,但在重机枪面前,个人的勇敢是没用的。1881年苏丹发生迈赫迪起义,1882年英国控制埃及对付迈赫迪。此后,英军与马赫迪叛乱爆发了恩图曼役,2万名士兵被英军侵略者屠杀,其中约1.1万人倒在机枪阵地上,英军伤亡只有几十人。要知道迈赫迪起义军中有一部分人是宗教狂热分子,他们凭借圣的理想发起了冲锋,但他们勇猛无畏的思想最终还是被马克西姆的重机枪打败了。1890年,东非公司在德国成立。1891年,德军与非洲的和合部落发生冲突。在非洲土著士兵的帮助下,一名德国军医带着两挺机枪和大量弹药进入土屋防守,打死了1000多名呵呵部落。要知道,在那之前,呵呵人通过偷袭消灭了一支德军。机枪的出现让欧洲人在非洲无不胜。几个人带几挺机枪,甚至可以控制一个非洲殖民地。所以欧洲列强维护殖民地和征服殖民地是极其容易的。一小队非正规军,几挺机枪就能征服一个部落,甚至一个国家。维持地方秩序,不需要驻扎大量国军,只需要一些非正规军。殖民统治的成本降低,剥削继续增加,欧洲列强殖民统治的利润变得更高。于是,欧洲列强开始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884年,欧洲列强悍然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


机枪带来的军事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是一种全新的争模式,所有参国都以全国总动员的模式参。以军队的规模统计为例:

德国及其殖民地总人口为7900万,动员的军队多达1100万。同盟国奥匈帝国总人口5000万,动员了650万军队。协约国法国及其殖民地总人口8100万,动员军队850万。协约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总人口4亿人,动员兵力约865.4万人。盟军俄国总人口1.8,动员了1200万军队。如此大量的军队是建立在欧洲列强的生产能力、统治能力、官僚高效的中央集权管理和国家供给能力等基础上的。可以说,欧洲列强挖掘了整个国家投入争的潜力,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激烈的争,使争的血腥和残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般来说杀人的效率更高。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6


第一次世界大初期,英国人并不重视机枪。每个营只有两挺机枪。1915年10月22日,英军成立独立机枪兵团。到1918年11月,机枪兵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432名军官和124950名各类士兵的庞大组织。而且,英军开始部署刘易斯机枪。1915年每个营只有四挺刘易斯机枪,1916年12月每四个排有一挺机枪,1918年每两个排有一挺机枪。由于骑兵机枪的出现毫无用处,许多骑兵被改编为车载炮手。比如1918年,英国第一龙骑兵团和近卫骑兵团都被改编为车载炮手,被总司令部命令为总预备队。许多英国军官被迫接受争模式改变的现实,机枪用它的火力改变了争。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7


机枪的威力在于,一个普通人只需要简单的训练,光是操作机枪就可以每分钟发射600发子弹。经过训练,英国远征军的大部分士兵每分钟只能发射30发子弹,一个新兵甚至不能每分钟发射10发子弹。没有机枪的一方是不可能靠步兵和步枪的火力打得过有机枪的一方的。这是单方面的屠杀,不是军事对抗。所以第一次世界大很快变成了堑壕。士兵们挖好壕,然后装上马克沁机枪、大炮、铁丝网等武器装备,构筑起一个优秀的防御体系。步兵根本无法突破这个防御体系。所以一中协约国和同盟国发动的几次大规模役,虽然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但也只能推进几公里,整个线似乎并没有改变。

寡妇制造机-马克沁图8


在机枪面前,步兵这支从列队时代起就是陆主力的部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他们不再是陆的主导力量,而是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军队中的个人主义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因为一挺机枪3分钟内就干掉了一个营的士兵,最勇敢的士兵也抵挡不住科技和机械的力量。每个人都成为争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成为争中的一员。争的大局是无法改变的。争消耗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能力,工业能力强的国家必然统治农耕国家和游牧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况且争也不再浪漫。在古老的传说中,场英雄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冷火力对着格斗杀戮机器的怒吼。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应征入伍。


结尾语

马克西姆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但1918年后,机枪并没有上军事头条,也失去了在场上的统治力。因为坦克的出现,这个钢铁巨兽直接成为了陆的主力,机枪成为了场的步兵武器。但是,机枪一直存在于场,因为没有机枪的场已经不能称之为场,人们需要机枪的火力,而机枪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作模式。